此赋追述了鲁恭王当初受封及建造灵光殿的情景,再从外观上综述灵光殿的高峻、博大、卓异、奇险和壮丽,接着一层深一层地引导读者去观览宫殿内部的种种结构、构造和设施,然后对整个建筑的设计、施工、结构发出了高度的赞叹,最后赞美灵光殿雄奇瑰丽。全赋语言凝重瑰丽,既有两汉事类大赋铺张扬厉、雕凿夸饰等方面的共同特点,又有自身描绘精细、气势雄健的特征。
作者首先介绍了鲁国灵光殿建筑的起始,说它是汉景帝的儿子、鲁恭王刘余“始都下国,好治宫室,遂因鲁僖基兆而营焉。”其中特别强调指出:“遭汉中微,盗贼奔突,自西京未央、建章之殿皆见隳坏,而灵光岿然独存”。这座阅历了近三百年而未遭到破坏的宝殿,使作者看到后“眙”而“嗟叹”,认为是“神明依凭支持,以保汉室”的表现,因而“感物而作”,意欲通过对灵光殿的描绘赞美进而颂扬大汉王朝。事实上,作者虽在赋中说了不少歌颂汉室皇王的好话,并在“乱辞”中祝颂“瑞我汉室,永不朽兮”等等,但此赋真正留下来的,却是这座宫殿构建的雄伟和精巧,使读者仿佛进入了一座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的艺术宫殿中,看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艺术创造。从历史文献的角度上来说,此赋留下了一份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很有价值的珍贵史料。
此赋正文共由九个自然段落组成,按其描述的内容,可以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个自然段是此赋的第一部分。这一部分歌颂了西汉王朝汉高祖、汉文帝的盛德,追述了鲁恭王当初受封及建造灵光殿的情景,为后文正面铺写灵光殿的雄伟、壮丽、博大造下铺垫。赋文指出,汉初“廓宇宙而作京。敷皇极以创业,协神道而大宁。”是。殷五代”、“绍伊唐”、“荷天衢”的伟大创举,而鲁恭王建造灵光殿,也正是“配紫微而为辅”的可贵行为,所以,这座宝殿能够标志汉室政德的兴衰,是汉王朝祚命休戚的象征。
第二个自然段是此赋的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从“瞻彼灵光之为状也”入笔,先从外观上综述灵光殿的高峻、博大、卓异、奇险和壮丽。说它“嵯峨嶵嵬,峞巍㠥?”,高峻得“”可畏”而“骇人”,说它“迢峣倜偿,丰丽博敞”,卓异、博大、深远得无边无际,是“邈希世而特出”的宫殿建筑。作者用了极为丰富的形容词来表现它、描绘它,塑造了一个极为完整而鲜明的立体形象,使读者对这所宫殿外形有了一个概括而形象的认识。
第三自然段至第六自然段是此赋的第三部分,也是本赋的精华所在。粗略读来,作者所描绘的宫殿建筑,宏伟、华贵而神秘,使人感到眼花练乱,美不胜收,看似声点杂乱,实则是作者如一位高明的导游一样在一层深一层地引导读者去观览宫殿内部的种种结构、构造和设施。第三自然段开始“于是乎乃历夫太阶”之后,是先看宫殿的前殿大厅。这里,光彩焕发,鲜艳繁盛,像月光、像彩霞,像云朵,如入神境。接着,“隐阴夏以中处。,又把读者引入大厅之后的殿室。这里幽深、森严,又是另一番胜境。第四自然段“遂排金扉而北入”,引着读者继续向北走去,到灵光宝殿的正殿中去游览。这里殿室结构宏伟、巧妙,游不胜游。有旋室、有洞房、有西厢、有东序,都是那么迂回幽远,令人心神恍惚,震惊而恐惧。第五自然段“于是详察其栋宇,观其结构”以后,是指导读者专门去看宫殿具体的建筑结构,从总体形象,到具体方位,千柱一梁、一檩一椽、一方木、一斗拱,都让读者具体知看,让人眼花缭乱,不可名状。第六自然段又专门引导读者去看殿室内的各种雕刻和绘画,而且是从各个不同方位、不同的角度上去进行透视的。花瓣四散的荷花,像串串珍珠般的莲房,云朵、水藻、蛟龙,各种各样的飞禽走兽、神仙胡人、历史人物、善恶故事等等,应有尽有,美不胜举。这一部分,作者以如椽的大笔,极尽其铺张描绘之能事,把这座艺术之宫表述得五彩缤纷,琳琅满目。既有大刀阔斧的轮廓勾勒,又有精雕细刻的细节描述,有工笔的线条,也有水彩的浓泼。栋梁檩椽,各具形势,飞禽走兽,千态百姿。花草吐秀,人物呈貌,各曲其情,栩栩如生。从登堂入室到各个方位、各个部分的近观远看,作者都是从整体到部分、又从部分到整体地向读者描述,既井井有条,又细致入微。
第七自然段是此赋的第四部分。作者的笔意,犹嫌不尽,又把读者从宫内引导到宫外,去观看以渐台为中心的周围建筑。宫殿之上的阁道,宽敞高大的台榭,耸立于池中的渐台,都使读者扩大了视野,进而详察整个宫殿的形势。它是第二部分所写内容的引伸和补充,两者在文意上也是遥遥互映的。
第八自然段是此赋的第五部分。作者对整个建筑的设计、施工、结构发出了高度的赞叹,说它“非夫通神之俊才,谁能克成乎此勋?”说它“据坤灵之宝势,承苍昊天纯殷。包阴阳之变化,含元气之烟煴”因此,他能“历千载而弥坚”,“长与大汉而久存”。这又回映了序文。
乱辞是此赋的第六部分,这一部分是一篇精美的赞颂性的骚体文。赞美灵光殿雄奇瑰丽,颂扬它永存不朽。其中,“栋宇已来,未之有兮。神之营之,瑞我汉室,永不朽兮”是此赋的总赞颂,也是此赋的总主题。
全赋既有两汉事类大赋铺张扬厉、雕凿夸饰、踵事增华、堆砌辞藻等方面的共同特点,又有自身铺叙条理、描绘精细、气势雄健、结构完整的特征。特别的是,作者似乎把整个灵光殿的内内外外刻印在脑海里而形诸笔端,在具体表述和描绘灵光殿时,既能层层深入,有条不紊,从整体把握上去表述它,又能重点突出,形象逼真,从具体表现上去描绘它,从不同的方位、不同的部分、不同的角度上着笔,远近表述,上下描绘,使所表现的内容显得分外千变万化、绚烂多姿。
艺术特色
在艺术上,此赋有以下三大特点。
其一是象征手法的使用。此前,大量的写景赋都比较注意对事物的客观描写,甚至是对名词、状物词的罗列,作者的思想情感往往是用另外的论说表达出来的。而此赋则在描写灵光殿的同时,给这座宏大的建筑赋予了特有的精神内涵。在序文中,作者叙说写赋动机时着重说了两点:一是“神明依凭支持,以保汉室也”;二是说“其规矩制度,上应星宿”,告诉读者要通过灵光殿表现汉王朝的长久永安既是由于得到上天的扶持,也由于王朝的政治典章都符合天道要求,即灵光殿就是汉王朝的象征。灵光殿本不是汉王室的宫殿,而是汉诸侯鲁恭王为自己建的宫殿,从传统观念看,这是有一些越礼的行为。所以,一开篇作者就写了灵光殿的历史,说明建殿者和汉王朝的关系,认为此殿的建立和汉王朝的统治是一脉相承的。接着对灵光殿的描写主要突出其雄伟壮丽,通过宫室的描写来体现王朝的威严。实际上,作者用“积石”、“帝室”等作比喻,已经起到了这一作用。赋的后部写到“玄醴”、“甘露”、“朱桂”、“兰芝”等来体现汉王朝的祥瑞征兆,并明确地指出“神灵扶其栋宇,历千载而弥坚,永安宁而祉福,长兴大汉而久存”,突出了借宫室描写而歌颂汉王朝的主题。
其二是开辟了“移步换形”的描写结构。写景大赋的成熟当从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开始,创造“其东则……其西则……其南则……其北则……”这样的结构模式,出现了静态的描写方式。此后,《两都赋》、《二京赋》都继承了这样的写作方式。而作者把述行赋中对路途中所见景物的描写用来对一个特定事物进行描写,改变了司马相如以来辞赋描写的呆板滞重,使画面显得灵活生动。如第一步是描写灵光殿的整体外观,突出其雄伟壮观。接下来作者步入殿内,叙述殿内所见。这里又分了三层描写:一是初入殿的感受:阔大、谧静、色彩斑斓等;二是房中的梁柱结构变化和描绘于其上的各种图案等;三是墙壁上的有关历史故事的图画。这三层描写的次序又是由粗而细,由感觉到思维的过程,非常符合人视觉注意的变化实际。最后,作者从殿内走到殿外,细致地描写了灵光殿的建筑群落,既写了它们随山势的起伏变化,又有随地形的曲折变化,表现出灵光殿的宏大规模。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中所言的“含飞动之势”即指此特点。
其三是语言凝重瑰丽。此赋描写对象是有三百年左右历史的文物,歌颂的是汉王朝的长久不衰。如果用寻常文字,则难以表现出宏大的气势。所以发中在许多地方都借用传统典籍中的成语句型,如第一段前五句出自《尚书·尧典》》和《尚书·舜典》,接着的两句则出于《诗经·鲁颂·阅宫》,文字显得朴拙古雅,音调厚重有力。李商隐评韩愈《平淮西碑》为“点篡《尧典》、《舜典》字,涂改《清庙》、《生民》诗”,正可用来说明此赋的语言特点。此外,此赋描绘事物状态不是借用相应的词语进行堆砌作客观介绍,而是融入作者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如写短柱则如浮,写横梁则似飞,曲析要绍环句,支柱黝纠互搏,各有各的特点,给无生命的东西注入了勃勃生气。同时,此赋还通过大量使用近义词来体现事物的细微差别,创造性地使用词汇,赋予旧有词汇以新的内涵,表现了事物的微妙难言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