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江月图

朱熹 〔宋代〕

江空秋月明,夜久寒露滴。扁舟何处归,吟啸永佳夕。
赏析 注释 译文

寄籍溪胡丈及刘恭

朱熹 〔宋代〕

先生去上芸香阁,阁老新峨豸角冠。留取幽人卧空谷,一川风月要人看。
赏析 注释 译文

六月十五日诣水公庵雨作

朱熹 〔宋代〕

云起欲为雨,中川分晦明。
才惊横岭断,已觉疏林鸣。
空际旱尘灭,虚堂凉思生。
颓檐滴沥余,忽作流泉倾。
况此高人居,地偏园景清。
芳馨杂悄蒨,俯仰同鲜荣。
我来偶兹适,中怀淡无营。
归路绿泱漭,因之想岩耕。
赏析 注释 译文

柚花

朱熹 〔宋代〕

春融百卉茂,素荣敷绿枝。淑郁丽芳远,悠飏风日迟。
南国富嘉树,骚人留恨词。空斋对日夕,愁绝鬓成丝。
赏析 注释 译文

知郡傅丈载酒幞被过熹于九日山夜泛小舟弄月剧饮二首 其一

朱熹 〔宋代〕

扁舟转空阔,烟水浩将平。月色中流满,秋声两岸生。
杯深同醉极,啸罢独魂惊。归去空山黑,西南河汉倾。
赏析 注释 译文

诗集传序

朱熹 〔宋代〕

或有问于余曰:“诗何谓而作也?”余应之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夫既有欲矣,则不能无思;既有思矣,则不能无言;既有言矣,则言之所不能尽而发于咨嗟咏叹之余者,必有自然之音响节奏,而不能已焉。此诗之所以作也。”
曰:“然则其所以教者,何也?”曰:“诗者,人心之感物而形于言之馀也。心之所感有邪正,故言之所形有是非。惟圣人在上,则其所感者无不正,而其言皆足以为教。其或感之之杂,而所发不能无可择者,则上之人必思所以自反,而因有以劝惩之,是亦所以为教也。昔周盛时,上自郊庙朝廷,而下达于乡党闾巷,其言粹然无不出于正者。圣人固已协之声律,而用之乡人,用之邦国,以化天下。至于列国之诗,则天子巡狩,亦必陈而观之,以行黜陟之典。降自昭、穆而后,寖以陵夷,至于东迁,而遂废不讲矣。孔子生于其时,既不得位,无以行帝王劝惩黜陟之政,于是特举其籍而讨论之,去其重复,正其纷乱;而其善之不足以为法,恶之不足以为戒者,则亦刊而去之;以从简约,示久远,使夫学者即是而有以考其得失,善者师之,而恶者改焉。是以其政虽不足行于一时,而其教实被于万世,是则计之所以为者然也。”
曰:“然则国风、雅、颂之体,其不同若是,何也?”曰:“吾闻之,凡诗之所闻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虽《周南》《召南》亲被文王之化以成德,而人皆有以得其性情之正,故其发于言者,乐而不过于淫,哀而不及于伤,是以二篇独为风诗之正经。自《邶》而下,则其国之治乱不同,人之贤否亦异,其所感而发者,有邪正是非之不齐,而所谓先王之风者,于此焉变矣。若夫雅颂之篇,则皆成周之世,朝廷郊庙乐歌之词:其语和而庄,其义宽而密;其作者往往圣人之徒,固所以为万世法程而不可易者也。至于雅之变者,亦皆一时贤人君子,闵时病俗之所为,而圣人取之。其忠厚恻怛之心,陈善闭邪之意,犹非后世能言之士所能及之。此《诗》之为经,所以人事浃于下,天道备于上,而无一理之不具也。”
曰:“然则其学之也,当奈何?”曰:“本之二《南》以求其端,参之列国以尽其变,正之于雅以大其规,和之于颂以要其止,此学诗之大旨也。于是乎章句以纲之,训诂以纪之,讽咏以昌之,涵濡以体之。察之情性隐约之间,审之言行枢机之始,则修身及家、平均天下之道,其亦不待他求而得之于此矣。”
问者唯唯而退。余时方集《诗传》,固悉次是语以冠其篇云。
淳熙四年丁酉冬十月戊子新安朱熹书。
赏析 注释 译文

行视武夷精舍作

朱熹 〔宋代〕

神山九折溪,沿溯此中半。水深波浪阔,浮绿春涣涣。
上有苍石屏,百仞耸雄观。崭岩露垠堮,突兀倚霄汉。
浅麓下萦回,深林久丛灌。胡然閟千载,逮此开一旦。
我乘新村船,辍棹青草岸。榛莽喜诛锄,面势穷考按。
居然一环堵,妙处岂轮奂。左右矗奇峰,踌躇极佳玩。
是时芳节阑,红绿纷有烂。好鸟时一鸣,王孙远相唤。
暂游意已惬,独往身犹绊。珍重舍瑟人,重来足幽伴。
赏析 注释 译文

读十二辰诗卷掇其馀作此聊奉一笑

朱熹 〔宋代〕

夜闻空箪齧饥鼠,晓驾羸牛耕废圃。时才虎圈听豪夸,旧业兔园嗟莽卤。
君看蛰龙卧三冬,头角不与蛇争雄。毁车杀马罢驰逐,烹羊酤酒聊从容。
手种猴桃垂架绿,养得鹍鸡鸣角角。客来犬吠催煮茶,不用东家买猪肉。
赏析 注释 译文

寄题九日山廓然亭

朱熹 〔宋代〕

昨游九日山,散发岩上石。仰看天宇近,俯叹尘境窄。
归来今几时,梦想挂苍壁。闻公结茅地,恍复记畴昔。
年随流水逝,事与浮云失。了知廓然处,初不从外得。
遥怜植杖翁,鹤骨双眼碧。永啸月明中,秋风桂花白。
© 2023